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大约历史多久
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,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安史之乱至唐朝灭亡的历史是
与玄宗入蜀同时,皇太子李亨率一部分军队前往朔方节度使治所灵武,七月自行称帝改元,遥尊玄宗为太上皇,是为唐肃宗。史朝义先是杀史思明自立,后宝应二年正月,史朝义自杀,安史之乱终于结束。混乱虽定,但是对唐朝的影响深远,直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,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。
安史之乱
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。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府兵制被破坏,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。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。不足,而且质量太差,平时毫无作战准备,打起仗来,不堪一击。节度使的日益强大,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,到天宝末年,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。
安史之乱人物
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贞观之治唐太宗A文景之治汉武帝B开元盛世唐玄宗C康乾盛世
且是治世或乱世和在位君主的一一对应关系。第二步: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。文景之治的在位君主为汉文帝、汉景帝,不是汉武帝,A错;康乾盛世的在位君主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不包括顺治,C错;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、唐代宗年间,杨玉环不是君主,D错。。
安史之乱是
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安史之乱是什么
国力锐减。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,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,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。
安史之乱的形成
玄宗怠政、将相不和以及安禄山个人野心的膨胀。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,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,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。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。
安史之乱历史故事
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,终于公元763年2月17日。这场叛乱由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起兵而爆发,因其叛旗一举,“逆党”蜂起响应,天下大乱。叛军长驱南下,迅速攻占东都洛阳,并在那里建立政权,自称皇帝。公元756年六月,叛军攻破潼关,逼近长安,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。途中因。
安史之乱时在位的皇帝是谁
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时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。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,是唐朝的第7任皇帝。李隆基685年9月8日—762年5月3日,即唐玄宗,712年至756年在位,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,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故又称李三郎,母窦德妃。